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6-10來源: 信息時報
  經日一點
  端午節期間樓市傳來了這樣一條意味深長的消息:經歷了前後一周對主要城市的調研之後,住建部將向國務院提出下一階段樓市調控政策的相關建議,如果不出意外,以保持調控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“不打壓、不刺激”,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市場監管政策的基本口徑。
  如何理解“不打壓、不刺激”?想必不少樓市的觀望者都在揣摩這句話背後的政策含義。
  在筆者看來,來自住建部的這一表態,或許是將調控的自主權“還”給了地方。在今年4月底廣西南寧率先放鬆限購政策之後,地方調控政策紛紛出爐,無錫、銅陵、寧波等地紛紛推出新政,通過調整限購範圍、放鬆戶籍限制等手段鬆綁樓市。而中央在此期間並未發聲,樓市很是渡過了一段政策真空期。
  監管層緘默的原因不難理解。一來,如今的房地產市場絕對談不上火熱,但也沒有崩盤風險,不冷不熱的局面對於樓市方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期,這或許正是監管層希望見到的;二來,國內各城市之間樓市分化的現象愈加明顯,同一政策已經不能滿足不同城市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中央調控思路已由“一刀切”轉向了“因地分類調控”,首次將主導權交還給地方,自己靜觀其變,以提高“雙向調控”的靈活性和針對性。
  但需要註意的是,中央的“不打壓、不刺激”不僅僅是放權,同時也是對於地方政府的暗示——應把握好對房地產的調控權力,把“方向盤”交給市場,防止有形之手越界擠占市場自發調節的空間,讓無形之手發揮更多的作用。如果地方為了救市而過度干涉,由於政策的調整導致當地樓市出現不穩定的情況,那麼就失去了中央放權的應有之意。
  信息時報記者 徐嵐
    (原標題:“不打壓、不刺激”不僅僅是將調控自主權還給地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13eieop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