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王石川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04日02版)
  南京江寧區一段約兩公里的鐵路,被茂密的植物環繞,相擁的綠樹與鐵軌構成一幅美景,很多網友將其稱為“愛情隧道”。隨著知名度日隆,游客日益增多,周末高峰期游人甚至能達到近2000名。負責養護這條鐵路的雲台山硫鐵礦公司卻迎來了“麻煩”:火車運行受到影響,周邊垃圾也越來越多。近日,有消息稱,相關單位要砍掉周邊樹木,還鐵路以“安寧”。網友紛紛對此表示惋惜,通過不同方式呼籲“刀下留樹”。記者11月2日從雲台山硫鐵礦公司獲悉,鐵軌兩側的樹木不會砍了,公司將調整鐵路發車時間,以儘量避開游客游覽時間,降低安全風險。(《東方早報》11月3日)
  通過報道會發現,“愛情隧道”的去留背後是一次良性互動,堪稱標本。一方面,管理方的擔憂很正常,他們出於安全考慮,這是最需要顧及的理由。另一方面,市民訴求也值得理解,“愛情隧道”已漸成景點,具有豐富的隱喻,其存在對豐富市民生活乃至提升人們對愛情的堅守和理解,都大有裨益。
  如今皆大歡喜,化解矛盾確實應該多一些求和思維,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,不是同歸於盡的粗野。如何求和?調整火車運行時間,將原來每天上午的8點到9點和下午的3點到4點,改為每天上午6點到7點,晚上5點到6點,通過“錯時”儘量避開市民的游覽時間,以保證鐵路運行安全。此外,雲台山硫鐵礦公司將加強道口管理,在距離較近的鐵道口設置安全警示標誌,這些做法既有助於保障火車安全運行,也留住了美景,贏得了尊重。
  這條“愛情隧道”的鐵路產權屬於雲台山硫鐵礦公司,該公司並非政府部門,其良性互動思維更值得點贊。應對類似公共事件,我們的政府部門是不是也該從中參悟一二?比如,修地鐵需要挖掉一些梧桐,難道只有挖掉梧桐才能修好地鐵,兩者就無法平衡?再比如,為了發展商業就拆掉一些老建築,為何非要抱著推倒一切的思維?還比如,有的地方封殺電動車,理由就是安全,問題是一刀切地封殺就真的那麼合理嗎?
  有些部門和官員習慣於揮舞禁棒,主要原因就在於,一根竹竿掃到底,多簡單省事,不留死角、不留盲區多逍遙快活。問題是,有沒有考慮到民生?有沒有考慮到那些靠電動車養家糊口的窮人?政府決策必須徵詢民眾意見,也必須尊重民眾意見。這是現代民主議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題,無論職能部門的公信力塑造,還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升,都需要公共政策在制定之初就適當保持彈性,與民意找到互恰的節奏。有質疑不可怕,多傾聽;有譴責也不可怕,多磨合。特別是關涉千家萬戶利益的民生決策,更需要提前反覆互相“試探”,以期實現最大公約數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針對“愛情隧道”的去留,在網友發出呼聲後,江寧區政府也介入其中,要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調查和瞭解情況。在企業表態“不會砍樹”的同時,江寧區表示,將會在景點附近增加公廁、垃圾箱等環衛設施,強化市容環境衛生管理。此前,南京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“@南京發佈”也發起了一項投票,“愛情隧道”是砍還是留?投票結果顯示,超過94%的人選擇了“刀下留樹”。當地政府如此做法,確實理性而誠意十足。
  留下“愛情隧道”,無論是企業還是當地政府,都收穫了良好口碑,這是千金也買不到的。當地收穫的豈止口碑,還有“金杯”,人來人往,商機無限,這對當地經濟發展也是一個契機。“愛情隧道”就此留存,一個良性互動的範本值得我們長久品味!  (原標題:保全“愛情隧道”堪稱互動範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13eieop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